公司负面舆情报告:65.7%的涉事企业仍推卸回避
时间:2019-08-02 19:05:35 来源:公司负面舆情
A 负面事件破坏力
内容不当系文旅企业负面舆情共有的问题
从行业上看,共享出行、文娱旅游与新能源汽车为负面舆情的重灾区,物流服务、互联网教育与医疗服务行业的企业发生负面舆情频次较低。
通过将舆情风险环节进行分类,可以发现违法违规、经营业绩成为企业负面舆情的主要诱因。违法违规类负面舆情可能与部分新经济企业在灰色地带、监管不健全领域以资本利益为第一驱动相关,例如直播行业大尺度内容,短视频领域“流量为王”的思路,均是在这种价值导向下形成。经营业绩类的负面舆情可能与新经济企业业务模式的不健全,资本催动下的野蛮生长相关,例如ofo共享单车在急速扩张后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用户押金难退、新能源汽车行业因国家补贴退坡而陷入经营困难等属于此类问题。
将行业与风险环节交叉分析后发现,电子商务行业内企业负面舆情,主要以违法违规与产品质量为主,与行业前沿性、产品创新化存在一定关联。行业前沿使得大部分企业形成了先发展再监管的经营思路,部分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只追求速度,未完全成熟就上市售卖,进而引发质量问题。文娱旅游行业内企业负面舆情除违法违规外,多数与平台监管(平台内容)环节相关,可以看出内容的不当、低俗成为文娱旅游行业大部分企业舆情的共有问题,要求这类企业加强监管整改成为核心诉求。

B 企业应对效力
舆情回应率增至49 .6%
根据采集的1054件负面舆情事件相关企业回应发现,企业回应率为49.6%,与上期报告相比,回应率增加2.7%。
从风险环节来看,企业对于与高管人事相关的负面舆情回应较为积极,回应率达到80%;而对于经营业绩方面的负面舆情则较为缄默,回应率仅为27.4%。
从回应时间上来看,7天内无回应的情况最为常见,为52.8%。而在所有有回应的事件中,超过两成的企业会在4小时内回应。12-24小时则成为企业回应的第二个高峰,回应率10.6%,选择在此时回应的企业分为两类:一类为迫于舆情压力被动回应;一类为追求回应的有效性而部分舍弃了回应的及时性。前者的回应往往难以对舆情化解起到显著正面效果,后者若回应仍未满足网友诉求,则也可能形成事倍功半的情况。
从回应态度来看,有34.3%的企业选择面对负面舆情正视问题,而另有65.7%的企业面对负面舆情采用回避、推卸与沉默的方式。这说明大部分企业面对负面舆情时,仍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而不正视问题。一方面这与部分新经济企业仍处于发展阶段,应对经验不足有关,另一方面也反映部分企业释放诚意善意不足,重发展轻管理。
从回应内容来看,能给出解决办法的回应不足22%;只概括回应,没有措施、回应敷衍甚至总以谣言搪塞占比达到28.5%,这说明面对舆情风险,样本企业较少针对诉求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。
标签:烟台市场调查,烟台第三方,烟台问卷调查,烟台市场调研,烟台满意度调查,烟台市场研究,烟台房地产调研
上一篇:如何写好调研报告
下一篇:数据分析时应该警惕以下五种分析误区